第24章 有辱斯文与恬不知耻(1 / 2)

永安县的平静了没几天,就再次热闹起来了。

一个个骇人听闻的流言出现,顿时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。

那些流言就如同疾风吹过湖面,激起一阵又一阵波澜。

首先传开的流言便是县令与县内赫赫有名的案首相互勾结。

某次案首开设的酒楼发生了食客死亡事件,却被县令定性为意外事故,这一流言一出立马就引发了民众的质疑与不满。

紧接着,便是第二个流言,它的矛头直指酒楼的食物来源。

流言中声称江月轩酒楼采用的食材全都来自一些道德败坏的商家,菜品腐烂不堪,酒水也是掺水严重。

还有些人言之凿凿,说李家少爷喝了那酒、吃了那些坏了的菜立马就死了。

在市井之间,不论是茶肆里的老者,还是菜市场的妇人,甚至是书院内的书生,都对此事议论纷纷。

茶肆里,几个老者围着桌子喝着茶,一边品茶,一边低声议论。

“这张家少爷啊,我知道,他平日里待人谦和有礼,长得也是文质彬彬,哪知竟遭此横祸。”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翁叹惋道。

“可不是嘛!”旁边一位老人赞同的点点头。

“我还听说啊,他去了,引得他的至交好友也是痛苦不已啊”

“就说那李家公子因为他的死,那是备受打击啊,每天都痛饮至深夜。”邻座的摊贩附和着,眼中闪烁着唏嘘的火花。

——

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,妇女们挑选着新鲜蔬果,还不忘低声议论此事。

“那酒楼以前我还常去呢,现在想想真是后怕。那些黑心商人,良心都被狗吃了!”一位大婶挥舞着手中的菜篮,神情愤慨。

“可怜那张家少爷,年纪轻轻,就这么走了。”另一位妇人微微摇头叹息,言语间满是同情。

——

读书人聚集的书院中,气氛更为严肃。

“县令身为一方父母,竟与奸人沆瀣一气,若此事属实,岂非置百姓生死于不顾?”

一名身着青衫的青年义愤填膺,神情颇为愤怒。

“李家少爷之死,何其可惜!何其可恨!”

“我们读书人应当挺身而出,揭露真相,还李家一个公道,也给全城百姓一个交代。”

另一位书生放下手中笔,目光坚定,说的那叫一个正义凛然。

“我建议我们分头行动!”

“一部分人深入调查酒楼的进货渠道。”

“另一部分人查阅县衙档案,寻找可能被掩盖的证据。”

一位神色沉稳的青年开口,立马得到众人一致赞同。

而这故事的主人公,江月轩酒楼的主人——江停,对此外界的流言却是一点儿都不在意。

此刻的她甚至还有好心情靠在躺椅上如同往常一般地看着书。

快考试了,她在心中警告自己最近要安分一点,好好学习才是王道,什么都没有自己的前途重要。

“江兄,你怎么还在看书啊!你知不知道外面怎么传的?”

“再这样下去,你的名声不保啊,你怎么就不着急啊!”

门外,张让还没走进来,他气愤,恨铁不成的声音就先一步传了进来。

江停懒懒分出一个眼神去看这位比她这个皇帝还着急的太监。

“子谦,稍安勿躁,又不是什么大事~”

张让气闷地坐下。

“江兄,这我就不得不说说你了。”

“你家中父母已不在,现如今你一人当家,好不容易开了酒楼,酒楼也已经有了些起色,如今出了事,怎么可以当缩头乌龟!”

看着张让痛心疾首的表情,江停叹息一声。

果然不能和小朋友还有傻子做朋友。

“子谦,请放心,不会有事的。再说了,快要考试了,你也快些收心准备准备吧……”

张让皱眉看着他,好半晌才气愤地起了身。

“收心?我如何收得了心!”他气愤地甩袖,背影在江停的眼中快速变小。

“哎,张公子是真心把少爷当朋友呢,其他人这会生怕和我们沾惹上关系,他倒好……”

江权无奈地笑着,眼中也是带着感动。

锦上添花容易,雪中送炭难啊!

江停也笑了笑,模样看着无奈:“他这是少年心性罢了,不计后果,只看心~”

江权有些不认同江停的话,却没多什么,只是道:“真不用跟张公子透露点什么吗?”

“不用了,说了他也会如此,让他去闹吧!”

“少年就该有少年的模样,轰轰烈烈,勇往直前……”

“说不定能一举成名呢……”

轻轻说着,江停便将目光转移回到了没看完的书上。

江权也不再说话,只静静为她添上热茶,随即悄无声息地离开。

——

永安县如今最出名的